共话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共话教学 >> 正文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5-06-11 23:38韩晓娟名师工作室  点击:

  为深挖抗震救灾精神的当代价值,推进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3月21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在行政楼630联合举办“馆校协·学术共进 ——抗震救灾文物活化与思政教育创新”学术研讨会。会议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韩晓娟主持。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杨孟昀、李慧等专家,绵阳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及教师代表等相关人员参会研讨。

60B68

文物活化协同:打造沉浸式教育载体

会议伊始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专家详细汇报了当下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发展状况与面临困境。专家们针对文物资源的利用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与建议:如何确保文物精准展现历史厚重与精神内涵?如何实现文物知识的多学科融合与深度挖掘?如何将红色文化与大思政教育紧密结合?针对上述问题,专家们强调只有通过“馆校协同”活化文物、活化红色文化,静态的文物“活”起来,红色文化才能真正深入人心,传承不息。

教育实践协同:搭建长效育人平台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强调,红色资源是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通过馆校合作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双方高度认同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的重要性,并就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馆校协同育人进行深入研讨。

科研创新协同构建跨学科研究矩阵

会议上,馆校双方围绕馆藏文物故事整理课题申报、学术会议举办、馆校合作优秀案例编制工作展开深入探讨。双方表示要推动科研创新协同,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多学科力量,促进文物科研跨学科融合,深度挖掘文物价值,拓宽红色文化传播路径。

韩晓娟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双方要继续深化资源共享、课题共研、人才共育的理念推进度主题研讨季度项目推进月度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构建“红色资源+科研创新+思政教育”的全链条育人模式为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培育时代新人提供鲜活案例

52B79




上一条:我校学生作品荣获2024年四川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二等奖
下一条:赛教融合 创学共进——我校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主题分享会圆满举行

Copyright ©2021 绵阳师范学院晓娟工作室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电话:0816-2579245  邮编: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