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在学院会议室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在集中研讨之后,以教研室为单位展开分组活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在学院428会议室召开集体备课会,会议由课程负责人暨晓娟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韩晓娟老师主持。

集体备课会首先由青年教师石青进行说课,她围绕《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章节内容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说课。说课结束后,教研室进行了激烈的研讨,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分别从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难点的突破以及教学软件的运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

课程负责人韩晓娟老师表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作为依托于历史知识的思政课,要以故事说精神,更要结合系列讲话,并且将其融入纲要课堂,以实现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多年担任纲要教学工作的吕德琪老师就如何上好这一门课做了指导。他指出,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政课,有它特定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思政教师,就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知识,点出逻辑主线,找准课程定位。
同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李强老师则指出,作为面向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还应当立足于“新”,灵活运用教材,跳出课本限制,重构知识体系,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
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青年教师表示获益良多,感触颇深,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思考。集体备课这一形式,为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让大家对于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在以后的教学思路更为清晰,使教学改革方案更为完善和贴合课程目标,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