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共建成果 >> 正文
文物为媒传震志 “场馆育人” 显成效——名师工作室 “文物育人 震志传薪”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09-19 17:34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抗震救灾精神,强化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成效,近日,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文物育人,震志传薪”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赴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5·12”汶川大地震过去了17年,北川在党的领导下恢复繁荣。为纪念历史、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文物育人,震志传薪”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实地探访“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铭记历史、学习精神,激发情怀与责任感,体悟红色文化、领悟党的精神血脉。

实践团队以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场馆育人”理念为指引,围绕“访、谈、做、观、议、讲、写”七大形式展开活动。成员们实地参观纪念馆,在坍塌的钟楼、泛黄的救灾日记等文物前驻足沉思,聆听“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学术研究科科长杨孟昀讲述文物背后的抗震故事;体验AR互动技术,“亲历”救援现场,直观感受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围绕“党的领导与抗震救灾精神”开展主题热议,结合工作室“品读文物课堂”经验,录制微课视频,用青年视角解读文物蕴含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震救灾精神内核。

此次实践是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理论+实践”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成员们表示,通过与文物“对话”,深刻领悟到了抗震救灾精神既是历史记忆,更是激励青年担当的精神动力。未来,大家将持续以文物为载体,制作系列思政微课,让抗震救灾精神在青年中薪火相传,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红色动能。



上一条:我院学子在第十四届全国高校思政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中斩获佳绩
下一条: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在2025年四川高校思政课中青年教师“精彩一课”决赛中斩获佳绩

Copyright ©2021 绵阳师范学院晓娟工作室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电话:0816-2579245  邮编: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