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爱国精神 磨砺拼搏之旅
——国家级一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题活动系列报道之一
(图/文:张辉霖 王梅 )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近年来,我校国家级一流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始终致力于采取“学生登台讲课,师生共同评课”的翻转课堂形式,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思政课“活”起来。11月6日,国家级一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立足本学期教学重难点,开展了“传承爱国精神,磨砺拼搏之旅”活动。
本次活动由第一小组以历史剧的形式进行分享,该小组成员有万孟佳、韩娟、张辉霖、刘舒涵、米海华、程巧巧、李玉洁、杨舒婷、张彦茜、王梅等。第一小组围绕“1898年戊戌变法”展开。

首先登台的是万孟佳,他以光绪皇帝的视角向同学们展示出了光绪帝对于变法的态度,让同学们看到了清朝末期的时代风貌。通过他以第一人称口吻的讲述,同学们深刻了解到,虽然光绪皇帝支持变法,但他没有实权,无法为变法扫清太多阻碍,且光绪皇帝是站在维护统治的视角来看待此次变法,一心想维护皇权,这就注定了戊戌变法失败的结局。

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却展现出了晚清知识分子救国救民的情怀。李玉洁同学以康有为的视角为大家呈现了当时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辩论,维新派与顽固派“舌战”可谓是十分激烈,在同学们生动的演绎下,这场关于维新变法的激烈辩论呈现在我们眼前,引人深思。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至日本使馆,谭嗣同选择留下。二人最后会面,谭嗣同劝梁启超东游日本,将著作等托付给他,愿牺牲自己。道别后,梁启超逃亡日本,谭嗣同被捕就义,杨舒婷同学扮演的谭嗣同在就义时说出的那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更是震撼人心,让我们看到了先辈们诚挚的爱国情怀及视死如归的精神,也让我们坚定了报国之信念。
翻转课堂活动中,老师们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并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如何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课程最后,名师工作室教师团队对孩子们的讲解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提出要尊重历史、尊重先辈,更要敬畏历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无数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懈奋斗,他们外出学习,他们四处奔波,他们在危机四伏中也要上书变法,只为还国家一个安宁!变法虽败,但爱国精神永流传。同学们纷纷表示,我们这一代人应当积极践行爱国精神,不必以鲜血献国,但当以青年行动以身许国!
近年来,国家级一流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始终致力于探索“场馆中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历史对话中的思政课”,本次翻转课堂就是立足于在历史故事中与先辈“对话”,让思政课堂有“知”更有“味”。活动的开展旨在革新传统教学模式,点燃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浓厚兴趣,并促使他们进行深度思考。学生通过课前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自主预习课程内容,初步构建起对中国近代史的认知框架。而到了课堂上,教学重心则转向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历史事件与人物,以及这些历史元素如何深远地影响着当今的社会。翻转课堂作为传统教学的一次革新,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授课模式,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深度思考,在教师的精心指引下,这一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翻转课堂的实践,学生们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独立思考与主动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